「丹後縮緬」的誕生

關於縮緬絲綢

丹後自古以來就是紡織品的故鄉,尤以被稱為「丹後縮緬」的絲綢聞名。 這種絲織品起源於江戶時代,已有300多年歷史,對日本的服裝文化以及當地人的生活有著深遠影響。 該地的紡織業已有1300年的歷史,其歷史和文化塑造了至今依然活力十足的城鎮風貌和熱鬧氛圍。

「丹後縮緬」的誕生

縮緬絲綢首見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。

最初,為了幫助貧困家庭,木村佐平治在京都西陣學藝進而研究,最終發明出自己的綢緞織物,後來被稱為「丹後縮緬」。那些精通織布技巧的人將技術傳授給他人,並迅速傳播至丹後地區。

什麼是丹後縮緬

丹後縮緬是指在京都府丹後地區織造的綢緞織物。它是以未捻的生絲作為經線,並以結實的捻線作為緯線製成的。

經過洗滌,織成的布料收縮並在表面形成凹凸感,被稱為「凹凸(しぼ)」。生絲是製作綢緞布料的理想材料,因為它的長纖維非常適合捻紗。

丹後的獨到之處

丹後地區的環境適宜性促使了該地絲織業的蓬勃發展。這裡擁有豐富的高品質水源,且四季溫和濕潤的氣候能避免絲線過於乾燥而在捻紗過程中斷裂。

水源、氣候及當地人積累的知識與技術, 共同促成了日本最大的絲織產區。

日本文化遺產

丹後縮緬被認定為日本的文化遺產。透過該地區的歷史景點和特徵,講述日本文化和傳統的故事,因而獲得文化廳的「日本文化遺產」認證。其目的是透過全面開發和善用具吸引力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源,推動區域的振興,並將這些資源發揚光大,向國內外傳播。

邁向全球

丹後是日本最大的絲織布料生產區,占全國市場的70%。即便面對艱難的訂單要求,丹後的織布工匠秉持「使命必達」的堅韌精神,成為絲織界的長期支柱。

自2005年以來,丹後的工匠開始挑戰海外市場。全球品牌對丹後織物的運用,也映證了這些工匠的成果。在延續丹後縮緬300年傳統的同時,「TANGO OPEN」品牌也隨之誕生。該品牌融入了新技術和設計,開發出超越和服範疇、涵蓋整個生活方式的產品。即便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,我們依然在不斷進化,成為世界級技術的代表。

觀光、購物與活動

觀光景點

  • 丹後織物工業協會

    絲織布料經過清洗處理,將絲線中的蠶絲蛋白去除。 清洗過程也會讓布料稍微收縮,變得更加柔軟。 清洗後的布料會經過檢查,以確保其品質。

  • 足米機業場

    位於丹後市網野的紡織工廠。 建築建於1920年代,當時的工廠屋頂多為鋸齒形三角形,這是當時紡織工廠的典型特徵。

  • 金刀比羅神社

    金刀比羅神社創建於1811年,是日本唯一擁有守護貓的神社。 其建造的目的是為了代表並致敬那些保護蠶蟲免受老鼠侵害的貓,這些蠶蟲對當地的絲綢產業至關重要。

  • 網野與彌榮織品街

    丹後縮緬的許多工廠都是小型家庭工坊或附設於住宅的工廠。 這些織品工坊分佈在網野與彌榮周邊的街道上。

  • 網野與蠶織神社

    蠶織神社位於網野神社的境內,創建於1925年,當地的織布人和養蠶業者建立該神社來祭祀紡織和養蠶的神祇。

  • 禪定寺

    當丹後的紡織業逐漸衰退時,一位當地的織布工曾在此寺祈求幫助。 他隨後前往京都學習,其習得的技藝後來被稱為「縮緬」。 據說,他將織出的第一塊布料捐贈給了此寺。 這塊布料至今仍在寺中保留。

  • 常瀧寺

    這裡存放著丹後縮緬其一創始人的墓碑,也是丹後地區的京極家族的家族寺廟。 至今仍會舉行紀念儀式,緬懷丹後縮緬創始人之一木村佐平治的貢獻。

  • 絁之碑

    為表達對丹後縮緬先驅者的感謝,並祈求傳承,因而建立此紀念碑。

購物

活動

影片資料庫